【畫一話】品讀王計兵,我們到底在讀什么?
騎行15萬里穿梭于城市街巷間,利用送外賣的間歇創(chuàng)作4000多首詩,出版過《趕時間的人》《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》《低處飛行》3本個人詩集......近日,文藝界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座談會在北京舉行,全國共200余人參會,作為代表在會上發(fā)言的56歲昆山“外賣詩人”王計兵再一次闖入了公眾視野,作為讀者,我們在他身上“讀”到了什么?
王計兵曾將詩歌比作自己生命空地上的一場大雪,于其而言,那一個個文字正像是一片片雪花潤入他的心田,不僅填補了他內(nèi)心的空白,更讓他有了一扇窗口對這個世界真情告白。王計兵的作品全部來源于生活、扎根群眾,他的詩寫盡了外賣員、快遞小哥、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等勞動奔波者的顛沛流離和心酸苦楚,他的文字慈悲心滿溢、撫慰感十足,常戳人淚點、引人共情,但這種情卻不只是悲情,還有縱使孤身走暗巷,縱使世事多無常,卻依然充滿著吃苦不言苦、知難不畏難的豪情,給人以不屈力量。
王計兵說:“我們的生活是固態(tài)的,而愛好是液態(tài)的。只要保持熱愛,液態(tài)肯定會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固態(tài)的縫隙里。”愛好從不奢侈,奢侈的是要一直保持這份愛好。默默寫作30多年,就算“千年握筆無人問”,就算“人生唯苦獨自知”,都沒有改其志、易其心。人生是場勇敢的單程探險,關鍵是找到熱愛堅持做自己。在王計兵身上,我們也看到,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應當是一條安靜流淌的河流,而不是一場突然而至的露水,就算干涸,也一直在流往大海的路上。
某位哲學家曾說:“對許多人而言,我們登上并非我們選擇的舞臺,演出并非我們選擇的劇本?!彪x家以后,王計兵多年輾轉多地做過建筑工、撈沙工、翻斗工、外賣員等工作,一路的顛沛流離讓他的人生劇本看起來多少有些黯淡,但所謂強者,就是全力“接招”,在結局落定前絕不會“棄演”,多年來王計兵與愛人勤勤懇懇、節(jié)儉持家,在昆山買房定居,并將一雙兒女撫養(yǎng)成人,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?所以,對于王計兵的文采或許我們只能欣賞,但他對生活的態(tài)度我們卻可以直接拿來“套用”。
責任編審 | 陳佩華 金燕博
文 | 王一旭
圖 | 張文婷
轉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作者同意,并請附上出處(第一昆山網(wǎng))及本頁鏈接。
原文鏈接:http://m.ic2gsw.cn/news/detail/230225